美国第一夫人再次感染 德国宣布将实行更严格防疫措施******
(抗击新冠肺炎)美国第一夫人再次感染 德国宣布将实行更严格防疫措施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综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4日17时44分,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595219966例,累计死亡病例6453458例。
美洲:美国第一夫人再次感染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4日17时20分,美国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388.2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04.2万例。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的发言人当地时间24日发表声明说,吉尔·拜登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她目前没有出现症状,将留在特拉华州并重新进入隔离。白宫医疗团队已通知了密切接触者。
美国白宫当天通报称,美国总统拜登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
当地时间本月15日晚,吉尔·拜登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她在隔离期间服用了治疗新冠的抗病毒口服药,并于当地时间21日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转阴后结束隔离。
欧洲:德国宣布将实行更严格防疫措施 法国将部署新一轮疫苗接种
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当地时间24日宣布,将从秋季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
按照新规,德国各联邦州将根据本州疫情发展情况,在当地时间10月1日至2023年4月7日,分两个阶段做出应对。第一阶段可采取的措施包括要求在室内公共区域、餐厅、咖啡馆和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在德国全国医院和疗养院中,除“口罩令”外,还必须在进入前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第二阶段,各州还可以实施最小安全距离规定、要求在户外活动佩戴口罩、五年级以上学生在学校佩戴口罩等,以及规定室内活动参与者的上限。各州可以组织新冠检测。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卫生部长布劳恩表示,在法国本土,从当地时间6月初开始的“第七波疫情”相关数据持续下降,新冠感染患者和住院患者数量都显著减少,本轮疫情即将结束。
但他警告说,新冠疫情还将出现反弹,秋季可能暴发“第八波疫情”,目前还无法判断接下来的疫情规模。法国政府将部署新一轮新冠疫苗接种,目标受众可能是60岁以上人群。他还透露,“极有可能”使用更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配方疫苗。
亚洲:日本连续5周确诊病例数全球最多
据日本共同社当地时间25日报道,世卫组织数据显示,15日至21日的一周内,日本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476374例,较一周前增加6%,连续5周成为全球新增新冠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日本多家医院近日发布联合声明,称目前的疫情蔓延已经达到“灾难级别”。日本多地医疗资源紧张,不仅需要住院的新冠患者难以收治,有时其他疾病患者的手术也不得不推迟。
疫情肆虐情况下,日本政府却宣布放宽防疫措施。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当地时间24日表示,为减轻医疗机构负担,将调整新冠疫情应对政策。日本各地方政府可自主判断,将目前报告所有新冠患者信息的做法改为只报告重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同时将考虑缩短感染者居家隔离时间。
岸田文雄同时宣布放宽入境政策。他表示,从当地时间9月7日起,提供3针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的入境者不再需要提供入境前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考虑放宽每日入境人数上限。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当地时间25日通报称,截至当天0时,韩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13371例,新增死亡病例108例,为118天以来的最高纪录。
韩国防疫部门指出,近一周来,韩国的日增确诊病例数有所减少,但新增死亡病例数和重症病例数将在未来2周至3周持续增加。(完)
京京、四海在卡塔尔掀起“熊猫热”,你了解多少大熊猫的“小秘密”?******
10月19日
大熊猫“京京”和“四海”乘专机
从四川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
“入住”豪尔熊猫馆
随后进行隔离
在当地时间11月17日
正式与公众见面
这两只大熊猫将在接下来的15年旅居卡塔尔
这是中东地区迎来的首对大熊猫
卡塔尔将“京京”和“四海”
以阿拉伯文分别命名为
“苏海尔”和“索拉雅”
在阿拉伯传统文化中
“苏海尔”和“索拉雅”是天空中的两颗星
代表着吉祥、崇高和价值无限
关于大熊猫的小秘密
大熊猫是个“近视眼”。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视觉极不发达。5米外雌雄难辨、10米外六亲不认、15米外人畜不分,近视眼的痛,大熊猫也能懂!
在你眼里,它是可爱的大熊猫。而对于大熊猫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可移动人影。这个世界在它们的眼中永远是朦胧、神秘的。
大熊猫吃得多消化快。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 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如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虽然吃着竹子,却不能充分吸收竹子的营养。为了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能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
图源:iPanda熊猫频道
大熊猫通常通过气味进行“交流”。当它们在玩耍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便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如果当下的它们看上去十分安静,这说明它现在心情还不错,并且对其他物种也很友好。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各大园区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
“降级”后的大熊猫,还需要再保护吗?
2021年7月,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据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了1864只,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是多年来生态保护加强,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那么,“降级”后的大熊猫还是国宝吗?还需要继续保护吗?
大熊猫依然是国宝。此次降级,降的是人们对大熊猫濒危程度的评估,但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的保护级别并没有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说,“降级并不代表大熊猫不重要,而是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大熊猫保护工作为世界的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大熊猫仍然需要继续保护。个体数增长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安全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西部地区,明面上栖息地的面积能达3万多平方公里。但大熊猫是属于低海拔的陆生物种,如果除开高山、河流、公路等它们无法栖身的面积,实际上大熊猫的主要生活面积,仅占20%左右。从栖息地的分布状态来看,分散化严重,大熊猫的种群也被分割成20多个,由此可见,野生大熊猫依旧有生存危机。
作为唯一一个有野生大熊猫的国家,我们的保护远远不应该止步于扩大圈养种群,更合理的做法,是把资源投放在野外栖息地的保护上。而这种保护不仅仅庇佑熊猫,也庇佑着维系其他生物生存的命脉。“保护大熊猫,不仅仅是保护大熊猫本身,而是保护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社、中新图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iPanda熊猫频道
整理:刘雪洁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