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出炉:光明网2件作品获一等奖******
光明网讯(记者 李汶键)12月28日,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获奖名单正式发布。在216家媒体推荐的944篇(件)参评作品中,光明网共2件作品获得一等奖。其中,《打牢“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为何短期冲击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获新闻报道类一等奖,新媒体栏目“光明数据场”获融合报道类一等奖。
《打牢“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为何短期冲击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一文以数据为轴,以专家观点为径,客观辩证地分析了当时(2022年9月)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走势,精准有效地做好了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和风险化解,强调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总体稳定的预期,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重要成就和先进经验做出了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
作为光明网经济频道下设的新媒体品牌栏目,“光明数据场”于2021年7月1日正式上线,以“网罗天下数据,趣谈发展故事”为要义,荟萃动画视频、交互图解、动态海报、卫星新闻、VR/AR新闻等优质新媒体内容,每周更新不少于3次,原创作品累计超500件,展现出中央媒体在数据新闻的融合与创新方面的探索,展示了用数据阐述经济发展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经济新闻奖是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的“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暨经济新闻人物评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也是全国优秀经济新闻作品评选的唯一奖项。
参评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的作品为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有正式新闻资质的报纸、刊物、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及新媒体刊发(播)的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按“新闻报道、监督报道、新闻评论、融合报道”四大类申报和评选。最终共评出321件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74件,二等奖107件,三等奖139件。
“防疫消毒卡”可防新冠杀病毒?测评团队:多款产品除菌率为0******
陈燃
近日,各种“新冠防疫消毒卡”出现在网络平台。这些消毒卡号称“日本进口”“网红推荐”,一张卡即可防范新冠杀死病毒。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商家的宣传中,最便宜的5元多的消毒卡,有效期长达30天。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询问了部分卖家,他们均表示消毒卡真实有效。真是如此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P图网红名人引流销售
商家均回避关键问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检索发现,用消毒卡做关键词可搜索到超4000条商品,销量最高的店铺已有上十万单销量。消毒卡还有着多种别称,比如“随身防疫卡”“空间防疫卡”,价格在5元到400元不等。在部分商品展示页上还能看到李佳琦、小杨哥等网红在直播间推荐的图片。但记者查询了李佳琦、小杨哥的直播间商品橱窗后并未发现相关商品。检索到的一些“消毒卡”推广视频,也只是将上述网红的经典台词剪辑后插入消毒卡商品介绍。记者仔细观察商家展示的网红推荐图片,几乎都是截取直播截图后再P图上一双手拿着产品,作假痕迹明显。
对于消毒卡的效用,一名商家告诉记者:“消毒除菌卡缓慢散发的气体会结合空气中的水分,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微量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可吸附并穿过病毒的衣壳蛋白损伤核酸(RNA或DNA)基因组,有效阻止病毒复制繁殖,达到消除细菌的作用。”商家还补充说,消毒卡有效范围是佩戴者周围一立方米范围,每多开封佩戴一份消毒卡,就能多一份保护更加安全。
对于记者提出的有效性质疑,多位商家均选择回避作答,有商家表示,“消毒卡只是起辅助作用。”
被牵连团队澄清商家作假
实验证明消毒卡除菌率为0
记者注意到在商品评论中,有疑似刷单的评论称“老爸测评”也推荐过该消毒卡,甚至做过评测。
记者联系上“老爸测评”团队,相关工作人员当即对此作出澄清,“这是拿我们做噱头卖商品。”工作人员表示,团队确实在2019年疫情还未暴发时就做过相关消毒卡评测,但经过实验室专业检测,多款打着消毒卡名义的产品除菌率均为0。
“老爸测评”团队专业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所谓的消毒卡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固态的颗粒或粉末释放二氧化氯气体来除菌。虽然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除菌剂,但在他们团队评测过的消毒卡中,除菌剂的含量微少到根本不可能发挥作用。
“如果真的要用二氧化氯气体进行空气消毒,那也要在密闭的空间里进行。但这样做,可能细菌还没杀死,你自己就先被熏晕了。”“老爸测评”团队表示,这类消毒卡在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情况下,很可能还会因二氧化氯对皮肤的刺激性而导致皮肤灼伤,最好不要给孩子使用。
海外多年前曾警示危害
大量相关产品仍在销售
记者根据相关“日本进口”消毒卡信息在海外购物平台进行检索后发现,检索出的消毒卡均为使用中文介绍商品的商家在售卖,而与商品封面相关联的日本企业店铺却没有相关产品销售。有细心的消毒卡购买者指出,买到的消毒卡没有任何中文标识,并不符合进口商品的管理规定。
通过资料查询,记者发现,类似产品其实早在2013年就在日本出现过。2013年2月,日本相关部门还专门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消毒卡对人体的危害,消费者应该停止使用相关产品。
记者最后通过电商平台投诉渠道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投诉,截至记者发稿前,大量打着“新冠消毒卡”名义的产品仍在各大平台销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陈燃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